跳至主要內容

《原子習慣》小改變,大成就

這本在2020年的時候買是被我遺忘已久的書籍,上班總總是一忙就會忘記看書,有時間看書的時候已經累到沒有精力去閱讀思考,於是在年假期間來調整自己的步調,抽出一點時間給自己進補一下。

思想決定行為,行為決定習慣,習慣決定性格,性格決定命運

法蘭西斯.培根(Francis Bacon)

習慣的力量非同小可,影響人的行為受到兩種力量,第一性(先天)與第二性(後天),一般認為壞習慣改不掉是因為自制力不夠,或是人天生就是這樣改不了,這樣不全然正確。在《培根隨筆》中談論習慣和教育,強調「行為多半依從於平日的習慣」,往往第一性與第二性之間的拉扯,透過後天的習慣和教育仍處於主導地位,培根在論天性中主張「習慣是能改變和制約人的天性」,透過學習可以改變習慣、改變性格、改變命運。

轉換身份認同

開始新的習慣的時候常常失敗堅持不下去,很可能不是因為你的自制力不夠,而是建立目標的方法用錯,常見的問題:1. 方向不對 2. 範疇太大 3. 不夠明確 4. 沒有設期限,而最大的問題通常是不夠明確,這是很多人常常犯得錯誤。

今年要把英文練好

我要戒煙

我要考到XXX證照

在習慣目標建立之初,若設立的太大或太難,無疑是提高失敗的機率,多數人可能也想從小地方開始設立目標,但是不夠明確往往是大家容易忽略的,你可能不認爲有太大的問題就開始執行你的目標,無形之中漸漸的就不再執行你當初的目標,每到年底滿是後悔。

夜貓認為建立目標之初,可以遵循SMART 原則,目標應包含五個元素,明確的(S)、可衡量的(M)、可達成的(A)、相關的(R)、有時限的(T),若少了明確可衡量的關鍵的話,目標容易淪為空話、口號而已,試著轉換成以下設目標的方式。

  1. 我要在五月底前寫多少篇英文文章 / 一週參與一次至少10分鐘的英文談話
  2. 明天開始每天少抽2根煙
  3. 我要在三月前培養XXX專業技能,並且產出一個作品集

你更需要改變心態

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黃金圈法則(Golden Circle),WHY、HOW、WHAT 由內而外的同心圓架構,很多企業都有明確的知道他們做了麼什麼(產品),也很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(專業加工、超高精度),但成功企業傳達出來的不僅僅是他們做過什麼,而是他們知道為什麼而做,他們的信念是什麼

或許消費者會購買一顆4000萬畫素的鏡頭搭配八核處理器的手機,價錢還更便宜,但內心更想知道為何要買這樣的產品、品牌的初衷價值是什麼又為什麼而做。即便當下你可能不這麼認為,但長期就是會受到品牌文化的影響,身旁的朋友都拿A品牌看著A劇,對比著自己拿B品牌顯得格格不入,雖然性價比最好、功能最多,實際用到功能寥寥無幾(你可能也不知自己為何需要這麼高規格的產品),自然而然就會對A品牌產生渴望。

更進一步地,為什麼你需要改變習慣?每個行為背後都有它的目的,即便是無形的意識,也代表著你的性格決定你的行為,你的目標是改變習慣(結果),更應該思考核心價值「為何做這件事」,「身份認同」決定了你行為結果。

如果你選擇每天下班都要寫一點文章,但是每到下班的時候,你仍然認為自己是「疲憊的上班族」、「放鬆的休息者」等,加上沙發很舒服、電視的吵雜聲讓你暫時忘卻上班的壓力,要如何做到每天寫一點呢?

1950年代發生的越戰,統計有70%的士兵都服用過毒品,例如鴉片、大麻、海洛因以及幻覺劑等,這些看似無法擺脫上癮的一級毒品,但神奇的是,這些士兵回到美國後,有95%的毒品上癮患者都戒斷了(越戰中95%的士兵嗎啡上癮,為何回國後都戒斷了?),原因是原本從隨時都有生命危險、壓力極大、絕望的環境中,跳脫到安全、有關懷、沒有焦慮的環境中,從一個戰爭的絕望求生者變成備受尊敬的美國英雄(對家屬而言,孩子能回來就是戰爭英雄),因為他們的身份不一樣了

轉換身份認同,看世界的格局也就不一樣了,雖然只是小小的改變,卻有大大的影響,「每天少抽2根菸」與「我不是會抽菸的人」有完全不同的思維,如果你認定你不是會抽菸的人,當你拿起菸來就會覺得怪怪的,自然而然就不會去行使這樣的行為。

  1. 我是會以英文溝通的人
  2. 我不是會抽菸的人
  3. 我是一名XXX專家
source 《原子習慣》

習慣迴路

簡單總結前面的論點,建立習慣的要素簡單可以分為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。「疲憊的上班族」回到家看到遙控器(提示),為了擺脫職場沈重的負擔(渴望),就往沙發靠並按下按鈕(回應),暫時忘卻了工作上的壓力(獎賞),這個畫面是不是很熟悉呢?

Photo by Nik Shuliahin on StockSnap

改變習慣最好的方式,將好的提示顯而易見;壞的提示視而不見。將桌上的遙控器收到櫃子裡,改放一本年初說要看的一本書,回到家之後拿起這本書閱讀個10分鐘,讀完之後仰望陽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。整個過程中,閱讀讓你跳脫了不同的思考,順便逃離了工作中惱人的問題,或許有了新的想法,在陽台呼吸新鮮空氣,看似簡單的動作,整個壓力也下降了不少,比起看了毫無內容又充滿負面的新聞,自己稍微成長的喜悅是更好的。

Photo by Freestocks.org on StockSnap
  1. 提示:促使大腦開啟一個行為,它是預示獎賞的一點資訊。
  2. 渴望:所有習慣背後的動力。渴望的不是習慣本身,而是習慣帶來的狀態改變。
  3. 回應:回應是確實執行的習慣,可能會以想法或行為方式呈現。習慣只在你能力範圍內可行。
  4. 獎賞:獎賞是每個習慣的終極目標。
source 《原子習慣》

如何開始一個好的習慣呢?

首先,將你想要的目標「寫出來」,光前面這句也需要成為一個習慣,有很多生產力工具APP 如提醒事項、EvernoteNotion,這些都是很好的輔助工具,但我仍然認為最好的方法還是一支筆一本筆記本,寫在筆記本讓目標具體化,也可以隨心所欲的規劃筆記在旁邊,這也是一個很明確的儀式感。

哈佛大學研究顯示,將目標寫出來有著巨大的力量,當時研究顯示

  • 84%的人,沒有明確的目標
  • 13%的人,有明確的目標,但沒有寫下來
  • 3%的人,有明確的目標,並且寫下來,甚至包含詳細的執行計畫

每天我都會在晚上睡覺前10分鐘計畫明天的事情,一天兩天或許看不到這麼做有什麼好處,但每天都有練習去思考明天的計畫,到後來甚至不需要花力氣去思考,腦袋就已經部署所有可能的策略。記事本一開始從很小的目標去執行(如跑步時),到後來是更大的目標(三個客戶的拜訪),一天進步一點,有如複利效應,每天前進1%,今天跟昨天可能沒什麼差異,但一年後的自己卻是成長了37倍;相反地,每天退步,到最後什麼都沒有。

source 《原子習慣》

關於定目標的計畫方法,在《思考致富聖經》裡提到化渴望為財富的六步驟方法

  • 步驟一:心裡要有明確的數字
  • 步驟二: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
  • 步驟三:訂下一個具體的日期
  • 步驟四:立即付諸行動,無論是否有心理准備
  • 步驟五:拿出紙筆寫下一份清楚精確的聲明
  • 步驟六:每天朗讀這份聲明(儀式感

失望之谷

最難的部分還是在於堅持,我們都會預期我們的狀態會好轉,也就是越做越好,但前期的成長是緩慢的,因為一開始我們可能還在不熟悉、學習的階段,並非每次都能夠完成自己的目標,一次又一次的失敗,就會開始排斥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失望之谷,當實際的狀況不如你的認知,就會產生失落感,這時候可能目標太困難了,或者是方法不對。比如說你想要在9點的時候安靜的閱讀,但家裡的小孩總是會跑來跑去,並不是目標錯而是時間選錯;或者給自己的目標設太大了,應該從讀完一章節變成讀兩頁就算完成。

source 《原子習慣》

最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堅持下去,既然你決定要改變,那就是要改徹底。無論情況再怎麼糟糕都要堅持下去,久而久之會慢慢改善自己的效率,抓準在什麼時間點做這件事會是最好的。

推薦

購書推薦:《原子習慣》《思考致富聖經》《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》

筆記本推薦:Moleskine

Evernote:週計畫範本OKR行動目標範本

推薦文章:從0到1:Evernote 快速上手秘訣(工具篇)先有量,再有質

分類:leetcodeUncategorized
由 Compete Themes 設計的 Author 佈景主題